ballscrew

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新突破!鄧振中、蔡惠卿、林永健解析台灣企業大投資潮

貿易戰、新冠疫情,塑造了台灣企業從未面對的極度動盪局面,海外大投資潮由此興起。台灣企業前往歐洲、美國、東南亞設廠投資,決策牽涉的因素,比過去西進更複雜。需要注意什麼?新貿易倡議架構,又將為大投資潮帶來什麼好處?



「當你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不自由了,你要怎麼跟他來往?」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在2023天下經濟論壇(CWEF)夏季場,談及美國從前總統川普乃至現任總統拜登掀起的貿易戰,一句話道盡全球經貿遊戲規則的劇烈震盪。

與此同時,美國參議院剛通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法案,接著這條法案即將被送上拜登的辦公桌上,這也是多年來,台灣與美國的雙邊經貿協定的一個重大突破。

然而,從疫情、美中對抗到烏俄戰爭接連發生,世界秩序徹底改變,全球化時代下適用的自由貿易原則不再是萬靈丹,供應鏈重整、長鏈變短鏈,高度依賴中國生產的台商怎麼面對兩極的世界,再國際化的路怎麼走?

這對在國際供應鏈位居要角的台商,將是攸關生存的決策叩問。

上銀總經理蔡惠卿:碳成本是關鍵議題

上銀總經理及共同執行長蔡惠卿分享,當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隔天,公司傳真機響個不停,都是世界各地的客戶、供應商打來,第一句關心狀況,第二句就問,上銀的貨品交期有沒有問題?「我那時深刻感受到台灣在國際供應鏈的角色,」蔡惠卿說。

供應鏈由長變短、加上貿易保護主義,讓生產、製造不能再各自集中於一地。但上銀科技30年前就陸續出海,到美國、德國、日本設廠,成為最早一波走向國際的台灣企業。

新冠疫情加速企業建置或優化雲端資訊流等數位工程,「但產品還是得配合真實的服務,」蔡惠卿分析,多年前的多地經營決策讓上銀面對現在局勢,決策更有彈性。

不過現在,現在台灣企業想跟著大投資潮尋找新生產地點,必須要思考,產品跟服務是不是在當地市場有潛力。此外,除了貿易關稅與生產成本問題,碳關稅、碳費也是當務之急,這將衝擊傳統生產成本觀念。

「現在客戶已經開始要求我們了,」她觀察,不論在哪生產,都避不開碳成本,尋找新生產地的決策考量也會更加複雜。

中信銀國際法金總處長林永健:超前部署金融效率

新局勢下台商的再投資潮,相當倚賴金融業者提供資金活水。

在美國、日本、加拿大都有分、子行或國際金融業務分行(OBU)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,國際法金事業總處總處長林永健觀察,台商充滿韌性,一直不斷自我修正、調整,且因為疫情帶來數位化,更加速了營運效率。

金融業的效率更得超前部署。林永健舉例,中信強力爭取許多國家的海關通關連線,只要收到清關資料,就能更即時地撥款,「這對中小企業營運非常有幫助,早一週都能節省他的成本和周轉風險。」

行政院政委鄧振中:台美貿易倡議將讓企業很有感

鄧振中認為,在國際化浪潮中,企業將對新貿易倡議很有感,例如這次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特別就國內規章層面,規範地主國有義務告知申請單位遞件後的進度以及待補文件。

以目前製造業紛紛在美佈局,很多服務業將隨之落腳,會需要得到當地政府許可,這時新貿易倡議就能派上用場。尤其對初來乍到、當地人脈網絡還不深的中小企業將很有幫助。

「我不希望大家誤會這個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,但是這至少鋪了相當好的底,」鄧振中說明,現在國際局勢有利,將來在雙方互動往來若發現新需求,就可以再往上加。

我們使用 cookie 以優化網頁。請閱讀並同意我們的 隱私權保護政策同意